4、构建信息化立体化平台,以“实践性、应用性”为导向,推动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转变。
第一、建立了政治经济学课程的网络化、信息化和立体化的课程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的信息化。第二、推动了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发展。多年来,政治经济学课程本身的困境就是如何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趋势而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也是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能够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提供的信息化立体化平台所具有的时间效率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除了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学习,较多的时间分配倾向于联系现实的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用于政治经济学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介绍,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广度和深度,政治经济学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积极参与全国政治经济学学术与教学研讨活动
加强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再认识、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基础理论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等方面的研究。积极主动加强对外联系,有效地参与了全国政治经济学学术和教学研讨活动,如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以及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组织的学术活动,对加强学和课程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重视和加强教材建设
我们根据形势发展和财经类专业对政治经济学内容的要求变化,首先立足于形成符合我校定位和培养人才目标的本土教材,曾经形成了王勋名教授主编的1997版和2004、2006版教材,后者不但被推荐为优秀“两课”教材,而且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在选用教材上,坚持“经典性”、“创新性”的原则选用省内以及国内优秀教材,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编写各种教学配套资料,从而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配套资料、网络资源和试题库为辅助的立体式教学资源体系。
2、加强对经典著作特别是对《资本论》的教学和研究
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引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内容的教学,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认识,包括《资本论》和国内外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的研究成果,力求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同时加强了对马克思经典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研究、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等几个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