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四章 生产者选择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使同学们掌握生产者如何进行理性选择,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过程。要求学生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中三条产量曲线的关系及生产的三个阶段;两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中生产的经济区域;两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及要素最优组合的原则。掌握七条短期成本曲线及其形成原因、各曲线之间的关系;三条长期成本曲线的推导及其形成原因、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综合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短期、长期生产函数,生产者均衡,短期、长期成本函数,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综合关系。
教学重点:
(1)三条短期产量曲线及其关系
(2)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3)长期生产的经济区域
(4)两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5)长期生产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6)七条短期成本曲线及其关系
(7)三条长期成本曲线及其推导。
(8)生产者最优的要素组合
教学难点: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的综合关系;长期成本曲线的推导
第一节 生产技术
一、企业的目标、本质和边界
1、企业的目标
2、企业的本质
(1)交易费用
(2)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
(3)企业的本质
3、企业的边界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它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Q=f(L,K)
2、固定投入与变动投入:长期和短期
(1)固定投入(fixed input):投入量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投入。
(2)变动投入(variable input):投入量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投入。
(3)短期(short run):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4)长期(long run):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周期。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1、函数的一般形式
2、总产量函数、平均产量函数、边际产量函数及其曲线
3、三条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1)TP和MP之间的关系
(2)TP和AP之间的关系
(3)MP和AP之间的关系
4、边际报酬(收益)递减规律
(1)规律内容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MP曲线先升后降的特征
5、生产的三个阶段(合理区域)
四、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
1、函数的一般形式
2、等产量曲线及其特征
(1)等产量曲线
(2)等产量曲线特征
3、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1)概念
(2)MRTS可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4、两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1)规律内容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的特征
5、生产的经济区域
(1)脊线
(2)生产的经济区域
第二节 生产者均衡
一、等成本线
1、成本方程
2、等成本线(定义、斜率、变动)
二、最优要素组合
1、含义
(1)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2)产量既定,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2、成本既定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1)最优要素组合点
(2)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3、产量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1)最优要素组合点
(2)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4、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要素组合
5、生产者均衡的数学解
三、扩展线和规模报酬
1、等斜线
2、扩展线
3、生产的规模报酬
第三节 生产成本
一、相关概念
1、机会成本
2、隐成本和显成本
3、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
4、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函数及其曲线
(一)成本曲线分类
(二)短期成本曲线
1.曲线形状
2.曲线之间的关系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短期成本曲线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MC曲线现降后升的U型特征
2.TC、TVC与MC曲线之间的关系
3.AC、AVC与MC曲线之间的关系
4. AC曲线与MC曲线的几何画法
(四)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1.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2.短期总成本曲线与扩展线
3.边际产量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
4.平均产量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
三、长期成本函数及其曲线
1.长期总成本函数及其曲线
(1)LTC函数
(2)LTC曲线及其推导
2.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及其曲线
(1)LAC函数
(2)LAC曲线及其推导
(3)LAC曲线的形状
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下LAC曲线表现出现降后升的U型特征。
3.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及其曲线
(1)LMC函数
(2)LMC曲线及其推导
(3)LMC曲线的形状
(4)LMC曲线的形状决定了LTC曲线的形状
四、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综合关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12学时
本章思考题
1.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的三条产量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2/3K1/3,劳动的价格w=2,资本的价格r=1。求:
(1)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K和Q的均衡值;
(2)当产量Q=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时的L、K和C的均衡值。
3.试用图从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
5.试用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本章参考文献
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曼昆《经济学原理》(英文影印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中译本),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4.黄亚钧,郁义鸿《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许纯祯《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