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2017)、《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4〕4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兰州财经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推进和完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我校有特色、高水平、开放性财经大学建设进程,促进会计学院本科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财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学院自2016年开始实施本科教学综合改革,
具体包括:

01
以“ 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基本目标,为顺应创新创业的新形势,以4年为基础学制,实行3—6年弹性学制,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等自主选择学分课程,采取重修重考制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02
突出“ 应用型财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加大专业课课时量,扩大非专业课程,增加课外任务量,凸显应用型财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把会计为管理服务作为未来学科发展和规划的目标。根据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课分为专业核心课、专业实验课和专业选修课:


03
提升 国际化教学水平,推进国际交流,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精神,为了更好的推动会计学学专业教育教学国际化,加强学院层面与国外大学在学术交流、教育教学、师生互访交流等方面的合作,2017年5月,经会计学院与波兰哥白尼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确定兰州财经大学-波兰哥白尼大学(3+1+2)会计本硕连读项目,现已选送3批24名本科生参加哥白尼大学国际交流,并已获得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04
强化专业特色,提升职业化水平,会计学院在会计学专业开设各种特色方向班:卓越会计师班、ACCA方向班、CMA方向班,“卓越会计师班”已举办3期,共计培养学生150余名;有252人报考学习ACCA课程和方向班;400余人报考学习CMA课程。


05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会计学院设置“ 法务会计”双证班,把会计学课程与法学课程融合,培养跨界专业学生,提升本科生综合能力,以满足公检法等法务单位对会计学和法律综合知识的需求。
06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会计学院与瑞华会计事务所联合举办“瑞华会计实验班”,在与瑞华会计事务所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将注册会计师考试课程为主要讲授内容,增加实践课程,并引入瑞华合伙人讲授课程,同时增加读书会,实习实践等活动,全面增强了学生的综述知识和能力,现已招生3届学生,有1届学生参加了为期4个月的审计实践活动。

07
探索应用“ 云教学”模式,以蓝墨云班课APP和“启课程”为教学平台,引入云教学模式,将“线上自主学习”,“线上协作学习”,“线下课堂行动学习”与“移动微学习”进行融合,积极探索 “云教学+行动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2018年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流,约84%的被调查者认为,该教学模式的使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67%的学生认为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适时互动,将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了课堂外。61%的学生认为通过答疑讨论、头脑风暴、团队共创、开放空间等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学习模式。14级和15级会计卓越实验班以及MPAcc学员普遍认为,云教学与行动学习方法的结合,让教学逐步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了一种螺旋式学习结构,将课堂的时间更多的交给了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约88%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的教学中应该推广应用这种教学模式。
2017年会计学院与北京蓝墨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成立“全国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这个平台,可以适时分析蓝墨云班课即时反馈的课堂数据,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精准个性化教学,构建更加符合会计学专业未来发展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教学大数据释放智能的力量。
08
施行“ 学业识别和学业预警制”,通过学业识别系统,学生和学业导师可随时了解学生学业进展情况(包括实修学分数量、结构、质量,待修学分数量、结构、应该达到的质量等)。通过学业预警系统,学生和学业导师等可随时了解学业预警信息(学业进度低于同年级同专业学生平均水平预警、学业重大偏差预警等)。


09
推行“ 学业导师制”,学校按“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为每一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全程学业指导。学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业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检查督促学生执行学业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学生选课等。学生执行学业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情况纳入学生综合考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