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全面贯彻学校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努力营造一个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工作氛围,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稳定师资队伍。按照“稳定、培养、引进、使用”的方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的不断优化,形成了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以高级职称为主干,海外留访学占一定比例、以35—45岁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较高素质的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01
引进一批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充实教学力量,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培养计划,近3年引进博士1人,培养博士毕业3人,在读博士1人,引进硕士研究生3人;有4人已考取博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与学校签订回校服务协议,积极鼓励在校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
02
选择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一定的资金支持,给他们更多的学习的机会,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积极支持他们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选派5名教师赴国外进修。优先考虑他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近5年,共派送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115人次,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各类学术研讨会和培训达到全覆盖,每年每人至少有一次学习与研讨交流机会。
03
创新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采用专职与流动相结合的柔性机制,进行“智力引进”,共引进8名国内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聘用53名企业家和企业高管为校外导师。
04
为了推动财务管理专业发展,顺应职业发展趋势,会计学院改组成立7个以课程组建设为单位的教学系和中心,具体包括财务会计学系、财务管理学系、成本与管理会计学系、审计学系、资产评估学系,以及实验实训中心和国际项目教育中心。
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一、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位人才
引进高职称、高学位人才,以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科研工作的能力。2016年至今,共引进博士1名,硕士6名。
二、有计划安排中青教师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
加强支持力度,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至今,3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1名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在读。
三、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选择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一定的资金支持,给他们更多的学习的机会,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积极支持他们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选派5名教师赴国外进修。优先考虑他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近5年,共派送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115人次,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各类学术研讨会和培训达到全覆盖,每年每人至少有一次学习与研讨交流机会。
四、积极申报科研、教研课题
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经常开展科研、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全体教师在整体学术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上得到大的提高。
五、聘请客座教授、校外导师
创新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采用专职与流动相结合的柔性机制,进行“智力引进”。聘请著名高校知名教授担任客座教授。聘请企业、行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积极探索实践技能课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共引进8名国内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聘用53名企业家和企业高管为校外导师。
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参加培训班、学术会议情况
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参加培训班、学术会议情况
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
选送、支持和鼓励专业老师外出交流、进修和深造;引进、补充新的专业成员,近3年引进博士1人,培养博士毕业3人,在读博士1人,引进硕士研究生3人;积极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深入教学一线的业务骨干;聘请名校名师和职业界的财务高管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进一步加大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扶持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2)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第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教学理念、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管理机制和质量保障监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方面的创新,实现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根据财务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重新构筑培养计划的课程模块,将财务管理本科4年全学程的课程按文化教育、经济基础理论教育、商科知识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等几大模块构件和优化课程体系,合理分布各模块的教学时数和学分。
第三、加强实验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大本专业实验课程的建设力度,明确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验课的关系,加强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建立具有特色的财务管理实验课程体系。加大实验室建设与整合力度,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条件建设,加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第四、不断提高自编教材和征订教材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继续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或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确保国家精品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及高水平特色教材进课堂。部分课程引入原版教材,充实“双语教学”的内容。
第四、不断提高自编教材和征订教材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继续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或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确保国家精品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及高水平特色教材进课堂。部分课程引入原版教材,充实“双语教学”的内容。